让农业文化遗产“热”起来,昌乐在火山口上“种”出美丽和富裕
让农业文化遗产“热”起来,昌乐在火山口上“种”出美丽和富裕
让农业文化遗产“热”起来,昌乐在火山口上“种”出美丽和富裕2022年(nián)(nián),昌乐西(chānglèxī)瓜栽培与火山农业(nóngyè)文化系统纳入山东省首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2024年,昌乐西瓜入选全国第一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西瓜作为该县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年产值突破(tūpò)20亿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价值47.85亿元,居西瓜类全国品牌价值首位。
在潍坊市昌乐县火山地质公园,炽热的(de)阳光洒向火山坑。坑壁上,六棱岩柱如出鞘利剑,冷冽肃杀,陡峭刚直,直插(chā)云霄。而不远处(bùyuǎnchù)的农田里,佳禾吐翠,绿浪翻滚,不时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
越是深入(shēnrù)地质公园,越能体味到“毁中(huǐzhōng)尽,灭中生”的生命演替规律。1800万年前滚热(gǔnrè)的岩浆排挞涌出、火山灰遮天蔽日的爆发,摧毁了一切。而今,丰厚的火山土壤里孕育出独特的火山农业。
84座古火山造就广袤良田(liángtián)
6月,已过了昌乐西瓜田内最热闹的(de)光景。“外面人(rén)看这个(zhègè)季节的瓜棚内只觉得光秃秃的,在我们看来(kànlái)现在才美咧。”每天,乔官镇于家山前村村民于观虎习惯到西瓜田里走一走,在他看来,这个时节正是瓜田休养生息的好档口。
潍坊昌乐西瓜(guā)音乐节开幕式。
18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pēnfā),为昌乐留下了84座(zuò)宝贵的古火山遗产,独特的火山地质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我们(wǒmen)这里的西瓜,一口咬下去,多汁、沙瓤、甘甜,让人美到心里去,这都是(shì)独特的火山土质的功劳。”昌乐农业农村局西瓜研究所所长赵平(zhàopíng)介绍说,西瓜作为(zuòwéi)该县农业的第一(dìyī)支柱产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价值47.85亿元,居西瓜类全国品牌价值首位。
据赵平介绍,西瓜(xīguā)在宋金时期引入昌乐,到明嘉靖年间已成规模。在明嘉靖版《昌乐县志》中,已有关于西瓜种植(zhòngzhí)的记载。因口感脆甜(cuìtián)清爽,清代时,昌乐西(chānglèxī)瓜成为贡品,出现在紫禁城里的餐桌上。至民国年间,昌乐西瓜已远近闻名,销往青岛、济南等地(dì)。民国版《昌乐县续志》有“北乡所产,最多且佳,每岁运销青岛甚多”的记载。
昌乐县农业农村局西瓜研究所所长(suǒzhǎng)赵平(左)查看西瓜成熟程度(chéngdù)。(资料图)
昌乐西瓜栽培(zāipéi)模式及种植技术一直位于(wèiyú)全国前列。上世纪70年代初,昌乐无籽西瓜的种植填补了(le)省内空白(kòngbái)。1971年,昌乐率先在省内取得西瓜嫁接试验的成功并逐步在全县推广,彻底解决了西瓜生产的连作障碍。
高成德(dé)在查看西瓜长势。
1983年昌乐县开始(kāishǐ)推广塑料薄膜棚栽培。1985年推广地膜覆盖和拱棚覆盖两种(liǎngzhǒng)方式相结合(xiāngjiéhé)的(de)双膜覆盖栽培方式,西瓜成熟较露地直播栽培提前30天左右。1996年大拱棚多膜覆盖栽培得到普及应用,现已发展为以高温棚、大拱棚为主的多膜栽培技术。
天上甘露(gānlù)美 昌乐西瓜甜。
植入现代科技的火山(huǒshān)土壤,培植出(péizhíchū)国内第一个取得认证的绿色食品西瓜。2020年(nián)昌乐县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西瓜)优势(yōushì)区。2022年,昌乐西瓜栽培与火山农业文化系统纳入山东省首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2024年,昌乐西瓜入选全国第一批“中国农耕农品(nóngpǐn)记忆索引名录”。
昌乐西瓜科技示范园(shìfànyuán)。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好(hǎo)种子才能种出好西瓜。
“今年我们示范园种植了300多个西瓜品种,这些品种由我们从(cóng)全国各地征集(zhēngjí)而来,以小型西瓜品种为主,我们将从这些新品种里选出表现好、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进行推广(tuīguǎng)。”昌乐西瓜科技示范园经理(jīnglǐ)李媛媛笑语盈盈。
“比如美都系列西瓜,在南方(nánfāng)长势(zhǎngshì)不错,但在北方就容易空心、开裂。”李媛媛介绍说,经过筛选,现在昌乐主推品种小型瓜以(guāyǐ)“町琦冰糖子”、京美2K等为主,大型瓜以京美10K、甜王等为主。
“町琦冰糖子(zi)”是昌乐县(chānglèxiàn)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e)品种,“‘町琦冰糖子’一研究就是7年。”潍坊灵彩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德才说,它瓜型小巧,皮薄脆甜、甜度高,非常受市场的欢迎。”
昌乐县五图街道早春西瓜(xīguā)喜获丰收(资料图)
昌乐现有西瓜种育苗企业20多家,年销售西瓜苗8000多万株,除1/3供应省内,另外(lìngwài)2/3销往(xiāowǎng)河南、河北等省。
赵平的工作单位也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在县农业(nóngyè)农村局下设西瓜研究所,在其他地方比较少见。“这是(shì)昌乐特色,也是政府重视西瓜产业的表现。”赵平介绍(jièshào)说,研究所当前的重点工作已经(yǐjīng)从品种研发转向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近年来,昌乐县大力(dàlì)实施单品提升攻坚行动,与(yǔ)全国23个(gè)省28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gāoděngyuànxiào)合作,培育西瓜新品种14个,先后引进示范西瓜、甜瓜(tiánguā)新品种4200余个,推广密植吊蔓栽培等新技术20余项,建成西瓜示范园、万物城等29处基地,为发展火山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西瓜示范园玻璃棚内(péngnèi)的西瓜。
品种(pǐnzhǒng)更替在昌乐快得异乎寻常。“在昌乐,西瓜品种的更新(gēngxīn)速度长则10年(nián),短则两三年,平均4—5年就要更新一次。”赵平(zhàopíng)认为这是昌乐迅速察觉市场变化并作出的及时有效反应。他还告诉记者,现在,昌乐已(yǐ)经成为国内西瓜品种的风向标。每年育苗前,许多种苗(zhǒngmiáo)企业都喜欢到昌乐转一转。“将来小型瓜将逐步替代大型瓜。”赵平介绍,去年昌乐春季西瓜的大小比例是7:3,而今年已接近1:1了。
五图街道徐家河洼村瓜农于爱兰种了(le)40多年瓜,以前一直种大型瓜,这几年陆陆续续(lùlùxùxù)将9亩瓜棚全部换成了小型瓜,收入也从最初的一年数万元,增长(zēngzhǎng)到现在的一季10多万元。
优质的西瓜种子(zhǒngzi),遇上昌乐县域内(nèi)独特的火山土壤,再加上先进的栽培技术,造就了昌乐西瓜早熟、皮薄、沙瓤、脆甜的卓越品质。
“火山农八鲜”鲜香四溢(sìyì)
翠绿的(de)西瓜、金黄(jīnhuáng)的小米、鲜红的黄金籽西红柿、各种形状的贝贝南瓜……昌乐依托火山资源优势,立足产业基础,在全国率先提出火山农业概念,并推出“火山农八鲜(nóngbāxiān)”区域公用品牌。
“火山土壤馈赠(kuìzèng)给昌乐农产品各种难得的丰富(fēngfù)营养,是昌乐农产品无法复制(fùzhì)的价值基因,我们必须利用好、保护好。”昌乐火山农业产业联盟(liánméng)理事长高成德介绍,通过公众评选,首批进入“火山农八鲜”品牌(pǐnpái)的火山农产品包括西瓜、小米、西红柿、芋头、甜瓜、南瓜、花生、地瓜等。
“火山农八鲜”之西瓜、南瓜(nánguā)。
如何让这些农产品插上“火山农八鲜”品牌的翅膀,飞得更远(yuǎn)?
昌乐县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严格把控(kòng)农产品种、管、收、售等环节,以品牌化发展(fāzhǎn)、标准化种植提高农产品售价。
高德成介绍,他们(tāmen)制定团体标准,形成了从生产、加工到包装(bāozhuāng)、流通、消费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并不是在火山土壤上生产的农产品(nóngchǎnpǐn)都能使用‘火山农八鲜’品牌,我们实行备案制,哪个(něigè)村、哪块地(dì),用什么肥、打什么药,都要(yào)达到标准才行。”他补充说,产品包装也要按产量分发,坚决杜绝滥竽充数。“扫描产品包装箱上的二维码,谁种的,在哪种的,一目了然。”
“火山农八鲜”之(zhī)小米。
在昌乐,“火山农八鲜”已经(yǐjīng)成为昌乐百姓增收致富的“法宝”。“我们(wǒmen)的黄金籽西红柿产自(zì)火山土壤,番茄红素含量是普通西红柿的8倍。”在乔官镇唐家店子村的一处大棚里,村里(cūnlǐ)的主播正在通过电商平台向网友介绍黄金籽西红柿的特点。
乔官(qiáoguān)镇为农服务中心各式各样的南瓜。
村(cūn)党支部书记张德增告诉记者(jìzhě),“村里依托着火山地质种植黄金籽西红柿,通过熊蜂授粉实现(shíxiàn)了籽粒饱满、一口爆浆,同时,通过直播电商的形式(xíngshì)卖向全国各地,12块钱一斤的价格供不应求。”2024年,唐家店子村西红柿销售额突破亿元。
品牌效应带动产品溢价增值成果显著(xiǎnzhù)。以杜家沟村的小米为例,凭借知名农业品牌,这个村的小米畅销(chàngxiāo)全国。杜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周瑞新(zhōuruìxīn)说:“在火山农业产业联盟(liánméng)的带动下,我们村集体流转了300亩(mǔ)地种植小米,成熟后使用‘火山农八鲜’品牌,价格也比自己卖要高。”
在昌乐“听取(tīngqǔ)蛙声一片”
火山(huǒshān)农业不止步于农田。
穿越时光的昌乐,如今山清水秀,瓜果飘香。美景与美食,吸引来(lái)了远方的游客(yóukè),也带动了乡村的振兴。
在昌乐火山国家(guójiā)地质公园,火山喷发形成的(de)(de)玄武岩柱状节理蔚为壮观。在这里不仅可以观看火山的形成过程(guòchéng),听讲解员介绍火山地貌的地质构造,参观蓝宝石原生矿床,了解了蓝宝石的形成,如果足够幸运,还能捡到含有蓝宝石的矿石。
张德增查看“黄金籽”西红柿长势(zhǎngshì)。
昌乐火山(huǒshān)国家地质公园于2014年入选第七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名单,是山东省继泰山、济南名泉(míngquán)之后的第三处国家自然遗产。
“我们(wǒmen)将以火山农业文化为核心,让游客走进(zǒujìn)昌乐,吃一块清凉(qīngliáng)甘甜的西瓜,逛一逛宝石博物馆、火山地质公园,在宝石街上购物寻宝,在星空下听取蛙声一片。”昌乐人满怀憧憬。
4月25日,昌乐以“常来(lái)昌乐 常来常乐”为主题,举办了昌乐西瓜(guā)音乐节。这是全国首个将西瓜文化与现代音乐深度结合的(de)节会品牌,活动首日即吸引来逾万名乐迷。
市民在昌乐西瓜(xīguā)音乐节上品尝西瓜。
音乐盛宴之外,音乐节期间还举办昌乐品牌西瓜(guā)擂台赛、昌乐县火山(huǒshān)优品及特色产品(chǎnpǐn)展销会、昌乐西甜瓜(tiánguā)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12项活动。其中,火山优品及特色产品展销会设置了昌乐西瓜展区、昌乐特色产品展区、地理标志产品展区等6个展示区域。
“驱车20分钟就到(dào)了,在这里不仅可以听音乐会,吃好吃的西瓜,还能选购火山小米、蓝宝石文创等特色商品,更能(gèngnéng)让小孩子在这里学习到科学知识,实现寓教于乐。”潍坊游客刘庆涛(liúqìngtāo)说。
2025西瓜音乐节(yīnyuèjié)火山优品特色产品展销会。
时下(xià),正有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火山农业产业片区。
火山农业产业片区由唐家(tángjiā)店子(diànzi)及周边14个村共同组建。这里除了发展火山小米(xiǎomǐ)、火山南瓜等(děng)特色农产品,还在唐家店子村建起采摘体验大棚、研学游主题区、无动力游乐区等体验设施,同时整合昌乐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莲花山农庄小镇、乔官镇为农服务中心、姬家庄子红色博物馆等文旅资源,积极发展研学、旅游、培训(péixùn)等新业态,年接待游客总量达7.2万人次,有效带动片区各村融合发展、共同富裕(gòngtóngfùyù)。
唐家店子(diànzi)村生产的番茄丁、发酵酒。
“火山农八鲜(nóngbāxiān)”的(de)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在唐家店子村,西红柿被加工(jiāgōng)成罐头、发酵酒……“我们正和科研院所合作,发展精深加工,研发更多的西红柿产品,挖掘增值潜力。”张德增介绍。在乔官镇为农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南瓜加工产品。“像南瓜碎(suì)、冻干南瓜、南瓜酵素(jiàosù)饮这样的深加工产品,我们已开发(kāifā)出10多种。”高成德说
“民以食为天”,西瓜、小米等虽然不起眼,但意义(yìyì)却不小。昌乐火山农产品这缕缠绕昌乐人舌尖千年的味道,历久弥新,正在农田里、餐桌上,不断(bùduàn)焕发出新(chūxīn)的光彩。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jìzhě) 郭杰 通讯员 刘宁宁 潘玺)
2022年(nián)(nián),昌乐西(chānglèxī)瓜栽培与火山农业(nóngyè)文化系统纳入山东省首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2024年,昌乐西瓜入选全国第一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西瓜作为该县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年产值突破(tūpò)20亿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价值47.85亿元,居西瓜类全国品牌价值首位。
在潍坊市昌乐县火山地质公园,炽热的(de)阳光洒向火山坑。坑壁上,六棱岩柱如出鞘利剑,冷冽肃杀,陡峭刚直,直插(chā)云霄。而不远处(bùyuǎnchù)的农田里,佳禾吐翠,绿浪翻滚,不时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
越是深入(shēnrù)地质公园,越能体味到“毁中(huǐzhōng)尽,灭中生”的生命演替规律。1800万年前滚热(gǔnrè)的岩浆排挞涌出、火山灰遮天蔽日的爆发,摧毁了一切。而今,丰厚的火山土壤里孕育出独特的火山农业。
84座古火山造就广袤良田(liángtián)
6月,已过了昌乐西瓜田内最热闹的(de)光景。“外面人(rén)看这个(zhègè)季节的瓜棚内只觉得光秃秃的,在我们看来(kànlái)现在才美咧。”每天,乔官镇于家山前村村民于观虎习惯到西瓜田里走一走,在他看来,这个时节正是瓜田休养生息的好档口。
潍坊昌乐西瓜(guā)音乐节开幕式。
18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pēnfā),为昌乐留下了84座(zuò)宝贵的古火山遗产,独特的火山地质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我们(wǒmen)这里的西瓜,一口咬下去,多汁、沙瓤、甘甜,让人美到心里去,这都是(shì)独特的火山土质的功劳。”昌乐农业农村局西瓜研究所所长赵平(zhàopíng)介绍说,西瓜作为(zuòwéi)该县农业的第一(dìyī)支柱产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价值47.85亿元,居西瓜类全国品牌价值首位。
据赵平介绍,西瓜(xīguā)在宋金时期引入昌乐,到明嘉靖年间已成规模。在明嘉靖版《昌乐县志》中,已有关于西瓜种植(zhòngzhí)的记载。因口感脆甜(cuìtián)清爽,清代时,昌乐西(chānglèxī)瓜成为贡品,出现在紫禁城里的餐桌上。至民国年间,昌乐西瓜已远近闻名,销往青岛、济南等地(dì)。民国版《昌乐县续志》有“北乡所产,最多且佳,每岁运销青岛甚多”的记载。
昌乐县农业农村局西瓜研究所所长(suǒzhǎng)赵平(左)查看西瓜成熟程度(chéngdù)。(资料图)
昌乐西瓜栽培(zāipéi)模式及种植技术一直位于(wèiyú)全国前列。上世纪70年代初,昌乐无籽西瓜的种植填补了(le)省内空白(kòngbái)。1971年,昌乐率先在省内取得西瓜嫁接试验的成功并逐步在全县推广,彻底解决了西瓜生产的连作障碍。
高成德(dé)在查看西瓜长势。
1983年昌乐县开始(kāishǐ)推广塑料薄膜棚栽培。1985年推广地膜覆盖和拱棚覆盖两种(liǎngzhǒng)方式相结合(xiāngjiéhé)的(de)双膜覆盖栽培方式,西瓜成熟较露地直播栽培提前30天左右。1996年大拱棚多膜覆盖栽培得到普及应用,现已发展为以高温棚、大拱棚为主的多膜栽培技术。
天上甘露(gānlù)美 昌乐西瓜甜。
植入现代科技的火山(huǒshān)土壤,培植出(péizhíchū)国内第一个取得认证的绿色食品西瓜。2020年(nián)昌乐县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西瓜)优势(yōushì)区。2022年,昌乐西瓜栽培与火山农业文化系统纳入山东省首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2024年,昌乐西瓜入选全国第一批“中国农耕农品(nóngpǐn)记忆索引名录”。
昌乐西瓜科技示范园(shìfànyuán)。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好(hǎo)种子才能种出好西瓜。
“今年我们示范园种植了300多个西瓜品种,这些品种由我们从(cóng)全国各地征集(zhēngjí)而来,以小型西瓜品种为主,我们将从这些新品种里选出表现好、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进行推广(tuīguǎng)。”昌乐西瓜科技示范园经理(jīnglǐ)李媛媛笑语盈盈。
“比如美都系列西瓜,在南方(nánfāng)长势(zhǎngshì)不错,但在北方就容易空心、开裂。”李媛媛介绍说,经过筛选,现在昌乐主推品种小型瓜以(guāyǐ)“町琦冰糖子”、京美2K等为主,大型瓜以京美10K、甜王等为主。
“町琦冰糖子(zi)”是昌乐县(chānglèxiàn)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e)品种,“‘町琦冰糖子’一研究就是7年。”潍坊灵彩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德才说,它瓜型小巧,皮薄脆甜、甜度高,非常受市场的欢迎。”
昌乐县五图街道早春西瓜(xīguā)喜获丰收(资料图)
昌乐现有西瓜种育苗企业20多家,年销售西瓜苗8000多万株,除1/3供应省内,另外(lìngwài)2/3销往(xiāowǎng)河南、河北等省。
赵平的工作单位也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在县农业(nóngyè)农村局下设西瓜研究所,在其他地方比较少见。“这是(shì)昌乐特色,也是政府重视西瓜产业的表现。”赵平介绍(jièshào)说,研究所当前的重点工作已经(yǐjīng)从品种研发转向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近年来,昌乐县大力(dàlì)实施单品提升攻坚行动,与(yǔ)全国23个(gè)省28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gāoděngyuànxiào)合作,培育西瓜新品种14个,先后引进示范西瓜、甜瓜(tiánguā)新品种4200余个,推广密植吊蔓栽培等新技术20余项,建成西瓜示范园、万物城等29处基地,为发展火山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西瓜示范园玻璃棚内(péngnèi)的西瓜。
品种(pǐnzhǒng)更替在昌乐快得异乎寻常。“在昌乐,西瓜品种的更新(gēngxīn)速度长则10年(nián),短则两三年,平均4—5年就要更新一次。”赵平(zhàopíng)认为这是昌乐迅速察觉市场变化并作出的及时有效反应。他还告诉记者,现在,昌乐已(yǐ)经成为国内西瓜品种的风向标。每年育苗前,许多种苗(zhǒngmiáo)企业都喜欢到昌乐转一转。“将来小型瓜将逐步替代大型瓜。”赵平介绍,去年昌乐春季西瓜的大小比例是7:3,而今年已接近1:1了。
五图街道徐家河洼村瓜农于爱兰种了(le)40多年瓜,以前一直种大型瓜,这几年陆陆续续(lùlùxùxù)将9亩瓜棚全部换成了小型瓜,收入也从最初的一年数万元,增长(zēngzhǎng)到现在的一季10多万元。
优质的西瓜种子(zhǒngzi),遇上昌乐县域内(nèi)独特的火山土壤,再加上先进的栽培技术,造就了昌乐西瓜早熟、皮薄、沙瓤、脆甜的卓越品质。
“火山农八鲜”鲜香四溢(sìyì)
翠绿的(de)西瓜、金黄(jīnhuáng)的小米、鲜红的黄金籽西红柿、各种形状的贝贝南瓜……昌乐依托火山资源优势,立足产业基础,在全国率先提出火山农业概念,并推出“火山农八鲜(nóngbāxiān)”区域公用品牌。
“火山土壤馈赠(kuìzèng)给昌乐农产品各种难得的丰富(fēngfù)营养,是昌乐农产品无法复制(fùzhì)的价值基因,我们必须利用好、保护好。”昌乐火山农业产业联盟(liánméng)理事长高成德介绍,通过公众评选,首批进入“火山农八鲜”品牌(pǐnpái)的火山农产品包括西瓜、小米、西红柿、芋头、甜瓜、南瓜、花生、地瓜等。
“火山农八鲜”之西瓜、南瓜(nánguā)。
如何让这些农产品插上“火山农八鲜”品牌的翅膀,飞得更远(yuǎn)?
昌乐县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严格把控(kòng)农产品种、管、收、售等环节,以品牌化发展(fāzhǎn)、标准化种植提高农产品售价。
高德成介绍,他们(tāmen)制定团体标准,形成了从生产、加工到包装(bāozhuāng)、流通、消费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并不是在火山土壤上生产的农产品(nóngchǎnpǐn)都能使用‘火山农八鲜’品牌,我们实行备案制,哪个(něigè)村、哪块地(dì),用什么肥、打什么药,都要(yào)达到标准才行。”他补充说,产品包装也要按产量分发,坚决杜绝滥竽充数。“扫描产品包装箱上的二维码,谁种的,在哪种的,一目了然。”
“火山农八鲜”之(zhī)小米。
在昌乐,“火山农八鲜”已经(yǐjīng)成为昌乐百姓增收致富的“法宝”。“我们(wǒmen)的黄金籽西红柿产自(zì)火山土壤,番茄红素含量是普通西红柿的8倍。”在乔官镇唐家店子村的一处大棚里,村里(cūnlǐ)的主播正在通过电商平台向网友介绍黄金籽西红柿的特点。
乔官(qiáoguān)镇为农服务中心各式各样的南瓜。
村(cūn)党支部书记张德增告诉记者(jìzhě),“村里依托着火山地质种植黄金籽西红柿,通过熊蜂授粉实现(shíxiàn)了籽粒饱满、一口爆浆,同时,通过直播电商的形式(xíngshì)卖向全国各地,12块钱一斤的价格供不应求。”2024年,唐家店子村西红柿销售额突破亿元。
品牌效应带动产品溢价增值成果显著(xiǎnzhù)。以杜家沟村的小米为例,凭借知名农业品牌,这个村的小米畅销(chàngxiāo)全国。杜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周瑞新(zhōuruìxīn)说:“在火山农业产业联盟(liánméng)的带动下,我们村集体流转了300亩(mǔ)地种植小米,成熟后使用‘火山农八鲜’品牌,价格也比自己卖要高。”
在昌乐“听取(tīngqǔ)蛙声一片”
火山(huǒshān)农业不止步于农田。
穿越时光的昌乐,如今山清水秀,瓜果飘香。美景与美食,吸引来(lái)了远方的游客(yóukè),也带动了乡村的振兴。
在昌乐火山国家(guójiā)地质公园,火山喷发形成的(de)(de)玄武岩柱状节理蔚为壮观。在这里不仅可以观看火山的形成过程(guòchéng),听讲解员介绍火山地貌的地质构造,参观蓝宝石原生矿床,了解了蓝宝石的形成,如果足够幸运,还能捡到含有蓝宝石的矿石。
张德增查看“黄金籽”西红柿长势(zhǎngshì)。
昌乐火山(huǒshān)国家地质公园于2014年入选第七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名单,是山东省继泰山、济南名泉(míngquán)之后的第三处国家自然遗产。
“我们(wǒmen)将以火山农业文化为核心,让游客走进(zǒujìn)昌乐,吃一块清凉(qīngliáng)甘甜的西瓜,逛一逛宝石博物馆、火山地质公园,在宝石街上购物寻宝,在星空下听取蛙声一片。”昌乐人满怀憧憬。
4月25日,昌乐以“常来(lái)昌乐 常来常乐”为主题,举办了昌乐西瓜(guā)音乐节。这是全国首个将西瓜文化与现代音乐深度结合的(de)节会品牌,活动首日即吸引来逾万名乐迷。
市民在昌乐西瓜(xīguā)音乐节上品尝西瓜。
音乐盛宴之外,音乐节期间还举办昌乐品牌西瓜(guā)擂台赛、昌乐县火山(huǒshān)优品及特色产品(chǎnpǐn)展销会、昌乐西甜瓜(tiánguā)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12项活动。其中,火山优品及特色产品展销会设置了昌乐西瓜展区、昌乐特色产品展区、地理标志产品展区等6个展示区域。
“驱车20分钟就到(dào)了,在这里不仅可以听音乐会,吃好吃的西瓜,还能选购火山小米、蓝宝石文创等特色商品,更能(gèngnéng)让小孩子在这里学习到科学知识,实现寓教于乐。”潍坊游客刘庆涛(liúqìngtāo)说。
2025西瓜音乐节(yīnyuèjié)火山优品特色产品展销会。
时下(xià),正有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火山农业产业片区。
火山农业产业片区由唐家(tángjiā)店子(diànzi)及周边14个村共同组建。这里除了发展火山小米(xiǎomǐ)、火山南瓜等(děng)特色农产品,还在唐家店子村建起采摘体验大棚、研学游主题区、无动力游乐区等体验设施,同时整合昌乐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莲花山农庄小镇、乔官镇为农服务中心、姬家庄子红色博物馆等文旅资源,积极发展研学、旅游、培训(péixùn)等新业态,年接待游客总量达7.2万人次,有效带动片区各村融合发展、共同富裕(gòngtóngfùyù)。
唐家店子(diànzi)村生产的番茄丁、发酵酒。
“火山农八鲜(nóngbāxiān)”的(de)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在唐家店子村,西红柿被加工(jiāgōng)成罐头、发酵酒……“我们正和科研院所合作,发展精深加工,研发更多的西红柿产品,挖掘增值潜力。”张德增介绍。在乔官镇为农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南瓜加工产品。“像南瓜碎(suì)、冻干南瓜、南瓜酵素(jiàosù)饮这样的深加工产品,我们已开发(kāifā)出10多种。”高成德说
“民以食为天”,西瓜、小米等虽然不起眼,但意义(yìyì)却不小。昌乐火山农产品这缕缠绕昌乐人舌尖千年的味道,历久弥新,正在农田里、餐桌上,不断(bùduàn)焕发出新(chūxīn)的光彩。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jìzhě) 郭杰 通讯员 刘宁宁 潘玺)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